高中升大學的學測成績放榜了,除了75滿級分的學生比去年多了近一倍,達259人,是一個熱炒的新聞話題外,另一個被熱炒的新聞應該就是「學測放榜 高雄這間高中沒人達40級分」,甚至比起滿級分的新聞引發更大的效應。
其實,這篇新聞標題,記者並無下得聳動,內容也沒有誇大報導。就筆者個人來看,其實是一個蠻中性的新聞,這間高中就是沒有人達到40級分啊。
後續,這個新聞的發展,包含該校校長與學務主任下詔罪己,以及各方對未達40級分的這個現象,做不同的意見抒發。例如:偏鄉教育是否資源不足?學生求學態度是否積極?學生升學究竟該選擇高中還是高職?家庭與同儕環境是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意願?即將上路的108課綱是否能改變大眾學科成績至上的思維?
以上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議題,每個人都可以提出一套有道理的看法與解決方式,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看法與方法值得手握資源的國家以及教育單位來參考改進,接著再質疑國家為何都不懂都不做?教育不是百年大計嗎?
然而,就筆者個人來看,這是一個我們無力也無法解決的問題,雖然此篇新聞發出後,資源會注入,關懷會湧入,熱血的人士會投入,成效會有,但是很低。更殘酷一點的說,效果就如同將錢丟入大海一樣,只得到噗通一聲,以及隨之產生,不久就消失的漣漪。新聞熱度消退之後,又再度風平浪靜,回歸到該所高中原本的狀態。
多數局外人的想法,如果程度不好的學生就讀高中之後,經由老師高中三年努力教學,熱心關懷學生,最後就能力挽狂瀾,將學生拉回平均值水準的話,那麼當老師的人會非常有成就感,學生也會生出自主學習的動力與興趣,雙方互相拉抬的結果,就是得到學生成績越來越好,老師也越來越有信心的回饋,而這就是沒有親身經歷從小帶小孩,陪伴小孩的人,心中所畫的美好藍圖。
真的有認真帶過孩子,陪伴孩子或者注意孩子的父母就知道,出現在孩子周遭的人的言語與行為,會在大家都不自覺的狀況下慢慢影響到孩子本身,如果孩子有可疑的狀況出現,誰能最快發現?就是父母本身。
老師只是孩子在學校期間,暫時替代父母的角色而已,無法完全取代父母的功能,因為老師對學生是一對多,少則對5~6個,多則對到2~30個,而父母對小孩是一對一,或是二對一,投注到孩子身上的關心程度差距非常大,而且大家一定最關心自己的孩子,對別人的孩子就不一定了,就算老師有教導學生的天職,也不可能付出跟親身父母一樣的關心。
所以,問題就來了,當父母不關心或家庭功能不完整的學生進到這則新聞所提到的高中之後,老師需要投入多少時間才能了解他的學生?包含學習程度、家庭狀況,學生要花多久時間,才能信任老師?基本上,起碼都是一年起跳,而且必需在雙方都有善意之下才能順利達成信任與了解;得到學生信任之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導引修正學生的想法與觀念,包含對學生親屬的觀念導引與修正;最後,才是學業上的補足。到此,高中三年也差不多快結束了,實際上,盡責的老師,能做到的也只有如此,雙方如果有緣,也許學生能繼續與老師保持關係,維持住3年來老師幫忙修正的觀念與想法,繼續奮發向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順利,老師與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的拉拒,通常老師是輸的一方,考不到40級分就是老師與學生必然得到的結果。
40級分其實是比均標45級分還要低的分數,意思是該校最強的學生,其實考得比全國平均標準還差,如果新聞中該校校長與老師真的能在高中3年扭轉學生15年來所累積的影響與觀念,那麼教育部真的得好好研究與推廣此所學校的教學方式,學生真的可以救得回來。
真的,學生真的可以救得回來,但不是靠老師,只要出生在對的家庭,也就是父母都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經濟與資源從來就不是對的家庭的因素,君不見土豪哥家庭經濟富裕,資源充沛嗎?李宗瑞經濟有狀況嗎?欠缺資源嗎?
所以,對於這些學生的狀況,我真的覺得很同情,但是我無能為力,也認為國家無能為力,因為我們無法介入他們的家庭,無法變成他們的父母。
學測40級分,有救嗎?
山普拉殿教育改革站 2018.02.28
延伸閱讀:《看穿108課綱背後的真實設定》
延伸閱讀:《108課綱沒有告訴你的殘酷真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