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在報紙上看到二則新聞與一則讀者投書,都與學習有關。
第一則新聞是「單程3.5小時的求學路,9旬伯拿碩士」,報導91歲的退休老將軍取得了宜蘭佛光大學的碩士學位,難得的是這位將軍家住桃園龍岡,每天轉換5種交通工具到學校,先是搭公車到中壢火車站,再搭火車到台北車站轉捷運到市府轉運站,然後轉乘客運走國道到礁溪轉運站,最後搭乘校車,5種交通工具,單程要3.5個小時,常常早上6點出門,晚上10點回到家。
第二則新聞是「暖心哥陪讀,肌萎弟圓大學夢」,報導今年嘉義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學生的求學路,該生罹患先天性脊椎肌肉萎縮症,全身只有手指、眼睛、嘴巴能動,只能依靠輪椅移動,而大他十二歲的哥哥收掉經營不錯的餐廳,四年全程陪讀,一起聽課、一起報告研討、一起住宿,兄弟倆準時上課從不缺課,弟弟目前也考上該系研究所繼續升學,哥哥未來也會繼續陪讀。
第三則是讀者投書「學費不管民間疾苦?」,由一位新住民媽媽投稿,敘述自己的女兒就讀私立科大,一學期學費將近5萬元,同時也提起她的單親媽媽朋友的故事,這位單親媽媽的女兒,也是就讀私立科大,大學四年都靠助學貸款,期間還要打工貼補家用,導致沒有充足時間用在課業上,學業表現不佳,媽媽因此哀嘆,女兒走完大學之路,只有得到一張證明自己是大學生的畢業證書,只有得到幾十萬學貸,但沒有學到一技之長。投書者感慨弱勢孩子因為得打工,以負擔高額學費,耽誤了學習時間,孩子還未出社會就輸了,貧窮世襲。希望政府重視,不應該讓孩子承受,因為少子化、低薪、大學經營不易而要漲學費的重擔。
看完第一則與第二則新聞,讓我感受到滿滿的希望、勇氣與溫暖,然而,在讀完第三則文章之後,腦海裡都是單親媽媽的無語蒼天…